来清华学什么?----阎学通教授在2014级本科生迎新会上的讲话

非常高兴今天能来参加04级的本科生迎新会。

看到你们年轻的样子,我不知道该对你们说点大人说的话还是说点小孩的话。在我年轻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50多岁。那个时候人到了18岁就是成人了。从法律上来说,18岁的人已经具有投票权、具有结婚生子的权利。而今天,官方发布的中国人均寿命已经是70多岁,很多人能活到90岁。我那个年代18岁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因为到了18岁,已经过了整个生命的三分之一,五十多岁人就死了。今天人能活到90岁,18岁才占到整个生命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现在并不仅仅是老龄化,同时还有幼稚化的趋势。也就是说现在的人与过去的同龄人相比,幼稚了许多。在我眼里,你们看上去还不是成人,更像孩子。在我眼里,你们和托儿所的小孩子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区别是你们比他们的知识多一点。从你们喜欢的玩具、包上佩戴的小狗熊、钥匙链上的米老鼠来看,你们和6岁的小孩比还没有质的差别。为你们尽快地成熟为大人,今天我想跟你们说点大人的话。

今天我想跟大家说三件事,核心是来清华学什么?我估计你们未必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你们不想让自己幼稚的时间太长,我建议你们来清华学三件事。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独立思考、第三是学树立科学态度。

一、学做人。我们都是人,是灵长类的动物,我们和其他的动物一样,有动物性。荀子说这叫做“性”。而又因为我们是人,和其他动物有不同的地方,这不同的方面就是文明。荀子将其称为“伪”。你们会发现,所有的厕所都是分成“男、女”,而非“公、母”。 “公、母”是生理上的差别,是自然差别,而“男、女”是社会差别。“男”字可拆分为“田”和“力”,意思是在地里干活的人,承担着养家责任的人。之所以用“男、女”而非“公、母”来区分厕所,是源于人类社会文明。人的很多行为与动物相同,但因为人有文明,所以不能像动物那样行为。人和动物都要排泄,不同性别的动物排泄时不用隔离,人则要隔开。人吃饭时要有吃饭规矩(table manner),一个菜不能连续夹三下,要考虑到共同进餐的人,不能好吃的一个人独吞。你们是独生子女,家里把好吃的菜都给你一个人吃。当你不会考虑还要把这些好吃的菜留给别人时,只说明你对美食的贪恋和动物是一样的,你的文明程度还不高,做人的能力还不强。喜欢好吃的是人的动物性行为,不是为人的品格。所以要做一个人是很难的。

你们来清华学习知识,但知识不一定帮你做个合格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都是不合格的人。比如前一阵抓起来的前政治局常委和前军委副主席,他们的知识不少,但照样干不是人的事。网上报道教授性侵女生。这些教授有知识,但没人性。你来清华学到的知识未必能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所以我建议你们来清华第一要学做人。

做人很难,所以才有“君子慎独”之说。就是说没人看见你的时候也要用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清华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你们在清华每天耳闻目睹许多社会负面现象。你们面临是加入其中还是孤芳自赏的选择。不追随社会负面事物是很难的。

二、学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你们都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这说明你们的智商都很高。但智商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智商很高,是因为学习能力强,像百科全书和字典一样。有的人智商高是创新能力强,发现人类现在还没有的知识。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是天生的,但后天的开发结果不同。12年的中小学教育,开发了你们的学习能力。你们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有图书馆,你们都能自学。但是,你们创新能力很弱,因为中小学教育对创新能力开发不足。

你们需要思考在清华如何把你们的创新能力开发出来。要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能独立思考。不能谁告诉你什么你都信。就像我今天告诉你们的,你们也先不要相信我说的就是对的。你要用怀疑的态度认真考虑后再决定是否接受。其次是学习判断对错的方法。不是学什么是对的,而是学怎么判断对与不对。你们过去是学习一个“正确”答案,以这个答案为标准判断对错。这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表现。例如,以往我们认为XY两个染色体的不同组合决定人的性别。现在发现,相同性别有不同染色体组合的现象。荷尔蒙和SRY基因也影响性别的形成。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很多过去我们以为是对的,现在都被证明是不对的或是有缺陷的。我在课上告诉你们的只能说至今为止我们认为是对的,不敢保证将来还是对的,甚至是不敢说什么是对的。你们要学习的是怎么能够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判断能力比知道什么是对和错重要得多,因为独立判断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独立思考能力不等于辩论能力,也不等于与众不同。辩论能力包括了逻辑跳跃的能力、偷换概念的能力、歪曲对方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就能赢,但这些能力并不意味着你有判断对错和创新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不等于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而是你能根据某种标准来判断某种认识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还是不一致的。当你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判断能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更不可能有创新能力。

三、学习树立科学态度。你们是社会科学学院的学生,但我估计你们绝大多数人没有关心过“科学”是什么意思。学界对科学的定义不一样,但基本内容相同。最核心的一点是,科学是方法。在中文中,“科学”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作为名词,“科学”是指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作为形容词“科学”是指特定的研究方法。科学方法的基本特性是逻辑自洽、能实证、能重复。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多种方法之一,与之竞争的方法很多,如神话、迷信、直觉、宗教等。但这些方法不是用科学方法解释世界,因此这些解释不被称为是科学的解释。比如我们对夏的认识靠的是传说,所以人们认为有关夏的认识是不科学的。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力图用科学方法解释夏,但是现在仍有争议,认为那些科学的方法尚不足以有效证明夏是国家。当你们学习科学方法时,你们要注重学习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之一是指没有绝对的正确,所有的正确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的,无边际、无条件的正确是不存在的。当你有了这样的概念的时候,潜意识中就有了接受自己的认识很可能是错的思想准备。你有了这种思想意识,你对承认自己的错误、修改自己的错误就不会觉得困难,因为你接受用客观标准判断自己认识的方法。当你没有科学态度的时候,你就会坚决相信自己不会是错的,因为你判断对错的标准是你自己的认识。科学的态度是以大家共同接受的客观标准而非自己的主观标准来判断事物。科学态度对每一个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谈了三点,来清华学做人,学独立思考和学习树立科学态度。这三点说起来并不难,但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考上清华的学生中,多数人的智商高于常人,但如何运用你们的智商来学习则需要你们自己做决定。你们有三个选择。一是学系里和老师给你们设计的课程,争取尽可能高的学分积。二是以最权威的“人家”为标杆,学“人家”都抢着学的知识。三是,以自己的理想为原则,学自己想学的知识。我估计你们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当你们2018年毕业时,我希望和你们这个年级的同学开一次座谈会。交流一下,三种不同的学习取向对人品、创新能力及科学态度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