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访谈-阎学通:携手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来源: 人民网

访谈简介

时间: 2014-06-24 09:30:00

地点: 人民网强国论坛访谈室

简介: 24日9:30,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携手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访谈背景

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于6月21日至22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将邀请近十位前外国国家领导人,就亚太大国关系与地区和平、维护亚太和平发展、中东与中亚地区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围绕“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责任”的主题,论坛设3场大会、18组小组讨论、2场午餐会、6场媒体访谈和2场新闻发布会。

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协会协办,是唯一一个由中国非官方机构组织举办的国家安全高级论坛。论坛主席为前国务委员唐家璇。

阎学通

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今年是第三届,较之往届,今年的论坛呈现出哪些亮点?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阎学通

从举办者的角度讲,今年论坛最为突出的是不缺少听众。论坛的最后一场大会演讲,400多人座的会场也是座无虚席。很多小组讨论都是听众爆满,80座的会议室还有人站着听。我个人认为,今年听众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议题与热点问题相关,特别是中国与美、俄、日的双边关系问题特别吸引人。另一个原因是嘉宾的发言质量高。一些听众包括发言嘉宾都和我讲,他们认为今年的发言质量明显高于以往。

主持人

世界和平论坛是中国唯一的高级别、非官方的国际安全论坛,您如何看待此论坛的重要性?如何看待这样一个非官方机构组织在国际安全问题上所起到的作用?

阎学通

这个论坛的意义大小取决于这个论坛的开放性和讨论问题的实现性。论坛开放程度越高,其影响力就越大。今年论坛的影响力大于以往两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年论坛的开放程度高于前两届。所有的发言、讨论和座谈环节都对媒体开放。对论坛意义大小影响的另一个因素就是非官方性。这个纯民间的论坛,费用是由私企提供的,论坛邀请的发言嘉宾是前政要和智库领导人。因为他们不必坚持本国政府的政策,更没有责任为本国政府的政策辩护,因此他们少一些相互指责,可以多讨论一些如何进行国际安全合作和建立新国际安全机制的路径。官方的安全论坛没有这个优势。国际安全问题是以零和性(即指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总成绩永远是零)的矛盾为主,官方代表们的发言都是批评别国有错,辩护本国正确,于是很容易形成对抗而合作谈得少。清华办的世界和平论坛的最大意义为讨论国际安全合作搭了台。

主持人

世界和平论坛举办三年来,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问题?讨论遇到分歧怎么办,解决还是搁置?

阎学通

我们论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论坛的非官方性质有关。由于是非官方性的,因此捐赠者无法通过捐赠与政府建立任何关系,于是企业不愿意捐赠。我们缺少资金,与那些政府办的或国际机构办的论坛相比,我们的网站办得非常业余,我们只能邀请到不索取高额出场费的前政要,不能提供五星级酒店,甚至我们无法向所有参会者提供免费的午餐。记者们对我们连饭都不管意见很大。在我们得不到企业更多捐赠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都难以解决。我不是诉苦,而是想澄清一个事实,这个论坛真的是非官方的。论坛上有分歧是正常的,没有分歧就没有必要请各国智库来参加了,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多元的声音,多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寻求最大公约数,从而为进行国际安全合作开辟路径。我们并不想让参会者放弃认识上的分歧,而是希望他们在保留认识分歧的同时寻找可进行合作的方法。

主持人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责任”。而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此次论坛宗旨是否是基于习总提出的这一理念?您认为各国之间应如何合作、贯彻“和平、互信、责任”这一理念宗旨?

阎学通

因为这个安全论坛是非官方的论坛,没有落实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任务。举办这个论坛的目的不是用中国的安全观取代美国的安全观,让中国主导世界安全。这个论坛是让世界的多元声音表达出来,而不是让中国观点一统天下。美国推广它的安全观以独霸世界的作法并不受欢迎,因此世界和平论坛也不是为中国思想独霸世界设计的。这个论坛开会的时间晚于亚信会议,但论坛的主题并不是亚信会议之后制定的。我们是从如何寻求共同安全的角度制定的论坛主题。参加第三次世界和平论坛的嘉宾们对如何维护和平、达到互信和承担什么责任的认识不同。我自己认为,这需要战略界人士反复讨论,通过一次讨论就达成共识是不现实的。这次嘉宾们能集中讨论“和平、互信、责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进步。

主持人

此次世界和平论坛邀请了很多国外的前政要,如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请问阎院长,美国和日本对国际安全问题有着哪些阐释或看法?对于“卸下包袱讲真话”您又是怎样看的?

阎学通

哈德利和鸠山的观点都不能代表他们的国家,因此我无法根据他们的发言判断美国和日本政府的政策立场。他们讲话代表了一部分美国人和日本人的看法。我认为他们与美国或日本政府不一致的看法更有价值,这说明,美国和日本国内对于政府的外交政策认识是有分歧的。

主持人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日美联手压制中国的想法,美国并不赞成。所以美国现在对安倍也有警惕。”请问阎院长,您如何看待此观点?您如何理解中美日三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关系?

阎学通

我觉得鸠山的判断有点道理。美国政府虽然支持安倍修改宪法,虽然表态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支持日本,但这不意味美国政府的政策是从日本的利益出发,也不意味美国希望日本成为核国家或军事强国。美国不会忘记二战的历史,美国更知道日本摆脱现在的政治地位后,是有可能采取渐进策略把美国驻军挤出日本的。

主持人

您认为大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安全责任?怎么承担?

阎学通

大国首先要保证自己安全,然后再给友邦提供安全保护。这如同飞机上的氧气面罩原理。先能保证自己生存,然后才能救别人。一个大国首先要承担在全球范围内保护本国公民安全的责任,然后是保护友邦。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要取决于具体问题,原则上讲,就是承担与自己实力地位相一致的安全责任。承担靠行动,而不是靠宣传。例如,中国宣布防空识别区就是一种对中国民众负责任的表现,中国认为世界有必要讨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管理规则,这就是对世界安全负责任的表现。

主持人

您如何研判中国周边环境的整体安全局势?当前中日关系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

阎学通

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比较好的。我们周边有30多个国家,除了日、菲、越三国之外,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关系或是合作、或是相安无事。也就是说,我国部分周边地区有些问题,但绝大多数地区是安定的。中日关系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周边环境,但只影响了有限的地区,还没有扩散到全部地区。要看到,日本的安全环境比我国差得多,日本与其所有的直接邻国的安全关系都很不好。

主持人

您曾说中美关系是“积极竞争的对手,消极合作的伙伴”,总体来说是“敌大于友”的关系。当前您认为中国对美政策应如何进行调整?如何合作追求共同安全?您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

阎学通

我想今年上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不断紧张支持了我的判断。我认为中国对美政策应坚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但需要明确两点:一、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防止美苏式的军事对抗,而不是发展成美英式的战略合作。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和平战略竞争,而不是全面战略合作。二、新型大国关系是指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不适用于任何其他的双边关系。美英关系和美俄关系不是新型大国关系,中俄关系和中日关系也不是新型大国关系。这四对关系历史上都曾有过,性质上一点都不“新”。只有崛起国与霸权国不进行全面战略对抗才属于“新型大国关系”。中国需要与美国就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同定义,如果双方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致的,那么就无法追求共同安全。我认为,全球化和核武器的条件下,中国建立以和平战略竞争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有可能的。

阎学通

感谢各位网友的提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