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2 环球时报
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称:2023年,中美两超竞逐世界
【环球时报记者 曹磊】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将面临什么样的风云变幻?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7月出版了他的新作《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他认为,到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极格局,东亚将逐步变成世界中心,中国需要放弃韬光养晦和不当头的原则,更多地承担国际领导责任。《环球时报》就此对阎学通教授进行了专访。
环球时报:您为何选择未来十年来探讨“历史的惯性”?
阎学通:目前人类的知识对于预测十年以上国际形势的可靠性较低,而十年之内则可靠性较高。上世纪90年代没人认为中国的GDP能于2010年位于世界第二,但自2003年起就开始有人预测中国GDP要超日本,且开始探讨何时能超过美国。我选择十年做预测就是为了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环球时报:一直以来,人们对未来国际格局的预测是多极格局,为何您认为十年后将出现中美两极格局?
阎学通:国际格局是由人创造的,但并不是由人按自己的意愿创造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某个具体时期,历史惯性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在人们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轨道发展。1992年苏联解体后,许多人预测国际格局走向多极。然而,美国一家独大了20多年,并没有出现能与美国比肩的多个大国。很多国家想推动多极格局形成,但他们未能像中国一样崛起。今后十年,将是中美两极化趋势而非多极化趋势。
环球时报:在十年后的两极格局中,中国将处于什么位置?
阎学通: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将有全球性的物质力量,但没有全球性的影响力。这种说法忽视了影响力滞后于实力的规律。一国是先有实力的升降,然后才有影响力的升降。目前,中国实力上升但影响力还没跟上,而美国是影响力还在,但实力已开始相对衰落。我判断中国今后的国际地位是从实力角度入手。十年后,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四个实力要素都将达到超级大国水平。到2023年,只有中美两国的国防开支能在3000亿美元以上,GDP能超过10万亿美元,能提供国际关系理论,能获得奥运金牌总数的前两名。到2023年,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如美国,但美将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中美之外也没有第三个超级大国出现。
环球时报:超级大国往往不可避免存在彼此争夺,你认为中美未来争夺的焦点或者说世界的中心将在哪里?
阎学通:中美未来竞争的焦点在东亚,核心原因是世界中心将从欧洲转向东亚。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就是世界中心的一部分,今后十年仍是。但世界中心的另一半欧洲则将失去世界中心地位,由东亚取代。美国要保持在新的世界中心的影响力,中国要提高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影响力,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在世界中心无影响力的国家将不是超级大国。
环球时报:基于对未来十年中美两极格局的判断,你认为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思想?
阎学通:未来十年,中美在外交上的主要矛盾将是对友好关系的竞争,即谁拥有更多和更有力的朋友。与美国比,我们现在的友好关系数量少且质量差。今后十年,中国将不得已转向结盟,我们需要较多的铁哥们。转向结盟,我们就有可能把美国的友邦变成我国的友邦,那样我们的战略关系优势才能形成,影响力也会大幅上升。中国需要弘扬谦虚谨慎的战略文化而不能继续韬光养晦的战略原则,应将古代王道思想进行现代化,建设良好的国际战略信誉。这样中国在思想上就有超越美国的可能,从而被多数国家认为是负责任的大国。
http://world.huanqiu.com/interview/2013-08/4200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