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至12日,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研讨班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外知名院校的近60名青年教师和博士参加了本届理论创新研讨班。本届研讨班围绕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聚焦于国际格局变化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受邀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分享了与研讨主题相关的经验与思考,并就与会者关心的理论创新话题进行深度交流和研讨。
8月10日晚,在研讨班开幕式环节,孙学峰教授代表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做了简短致辞,介绍了举办理论创新研讨班的背景和缘由,指出在当前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理论创新的迫切需求。为此,本届研讨班将围绕国际格局变化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展开交流与研讨。


8月12日晚,麦吉尔大学教授、国际研究协会前主席T.V. Paul结合其新书《软制衡:从帝国到全球化时代》,对软制衡理论作了精彩阐述。他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大国综合运用硬制衡、有限硬制衡和软制衡手段的经验事实做了梳理。冷战后,使用军事手段的硬制衡式微,各国越来越依赖制度、有限的协约以及经济手段来制衡其他大国,这种制衡就是软制衡。Paul教授认为,软制衡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17世纪,而不是局限于后冷战时代。历史上的大国总是更具有暴力性,当前世界格局也出现了新一轮的大国竞争。虽然特朗普政府以及其它大国的崛起使得经济全球化、国际规范扩散等受到了挑战,从而使得硬制衡的回归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但是,为了使得权力和平转移,应采取一种既包括有限硬制衡又包括软制衡的混合手段。最后,Paul教授回应了对实证经验、效果保证、适用范围等一些方面的质疑。格里菲斯大学教授贺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韩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丰分别就软制衡理论和实践有关的问题与Paul教授作了深入探讨。

研讨班尾声,孙学峰教授对本届研讨班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尽管因为疫情原因本届研讨班无法在线下面对面,但是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并没有削弱思维的碰撞,还因距离产生美,互动更加深入,并产生了许多非常精彩的观点。最后,他对参与研讨班的老师和同学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本届研讨班在“云端”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