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论坛次日(7月8日)情况汇总
(一)全体大会
清华大学世界和平论坛8日第一次全体于上午9:00举行,此次主题为“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的全体大会是由熊光楷主持,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和前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做了主题发言。
图片: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在会上发言
伊万诺夫在发言中认为中国成为大国就是要促进负责任大国的行为,不能只满足于国家临时和短期的利益。美国在冷战后短视的政治行为对美国而言是重大损失。如果美国的领导能为世界做出不同的选择,那我们的世界将会不同。谈及叙利亚问题,伊万诺夫说,根据既有议程,首先,叙利亚冲突双方都应停止暴力,有暴力则无法达成任何政治解决方案,其次,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在国际社会斡旋下开始全面谈判,进入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并非关于谁将担任这个国家的领导人,而在与今后如何阻止冲突,如何在冲突后重建。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重要的不是决定谁需要从叙利亚走人,而是组织选举、组织国家机构,叙利亚不能出现无政府状态。
(二)小组讨论
图:小组讨论会嘉宾(从左至右分别是:主持人,包道格,崔立如,乔哈尔,提迪南)
第七组小组讨论会“亚太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上午10:50在文津酒店四层多功能厅准时举行,参加讨论的人包括: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主席包道格、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穆罕默德·乔哈尔、泰国安全和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蓬素提拉·提迪南。
乔哈尔认为,重要的不是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而是加强和改善现有机制,比如进一步增强东盟秘书处、10+3等机制的能力,同时从根本上重新审议现有外交政策。蓬素提拉说,东亚是一个由新兴国家组成的新兴地区,但缺乏与经济繁荣相匹配的安全机制,或许需要一个东亚的北约,繁荣需要和平和稳定保证。
(三)新闻见面会五
图片:罗援将军在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上午十二点半开始的新闻见面会上,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罗援将军就“中国的核政策”问题与现场记者进行了交流。罗援将军说,外界可能更关心中国的核能力,包括武器装备的数量和型号,但他认为,核意图比核能力更重要。所谓核透明,首先是意图透明,其次才是能力透明。罗援将军还认为美国正模糊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界限,降低使用核武器的门槛,必须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我们的核武器也需要小型化、固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当有记者问到其对南海问题的看法时,罗援认为,与中国政府相同,中国军方同样面临民意压力。不是中国挑衅其他国家利益,而是其他国家挑战中国底线。以黄岩岛为例,是菲律宾首先派军舰骚扰中国渔民,把问题复杂化、国际化。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四)新闻见面会六
图片:朱成虎将军在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紧接着进行的新闻见面会的主题是“中国的国防政策”,发言的嘉宾是国防大学房屋学院院长朱成虎将军。朱成虎将军认为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并没有随着经济或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同步进行。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求军队忍耐。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始于1995年美国邀请李登辉访美使中国意识到台湾“独立”的危险性。
(五)小组讨论
第十五组小组讨论会“中国发展道路与世界和平”于下午两点半在文津酒店多功能厅举行,此次讨论由西班牙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奥维奥尔斯担任主持人,发言的嘉宾分别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杨文昌,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德卡斯特罗·内韦斯,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敏因因,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所执行主任强万那里斯。

图:小组讨论会嘉宾(从左至右分别是:奥维奥尔斯,杨文昌,内韦斯,敏因因,强万那里斯)
缅甸专家敏因因女士可没有只说中国好话。她直言,中国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使本地区国家地位更加脆弱,如中国—东盟自贸区实施使一些东盟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她建议中国运用孔子的思想,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转变中国在国际场合的强势。希望中国和东南亚邻国都能以一种更平等的方式进行交流。
柬埔寨专家强万那里斯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关系一大难题,他建议划分争议区和非争议区,确定《南方各方行为宣言》落实机制,目的不是解决冲突,而是防止冲突,最好能做到管控冲突。东盟国家同样希望搁置争议,避免冲突。另一个难题是湄公河的管理,泰国境内湄公河生物多样性受到云南建水坝影响。
(六)小组讨论会
同时进行的另一个小组讨论是第十四组的讨论会“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作用”,此次讨论由伊拉克驻华大使担任主持人,四位发言人分别是:韩国《全球亚洲》执行主编文正仁,马来西亚国际战略研究所加瓦尔,日本新泻大学校长猪口孝,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黄仁伟。
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黄仁伟教授认为,联合国的制裁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被制裁国家的大小以及参与制裁的国家,而不应该简单的一概而论。
马来西亚的加瓦尔认为领土、资源、权力是当今国际冲突的三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