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更多的盟友 需要重新认识结盟理论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3年09月03日

中国建立政治友好关系的过程完全可以从措辞上避免使用‘盟友’一词,我们甚至可以用‘铁哥们’去称呼这种关系,但其本质上就是盟友关系,我们现在需要重新认识结盟理论,因为即使中国不结盟,美国也不会放弃防范中国过快崛起的政策

【《财经》记者郝洲】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近日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十年之内世界将呈现出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竞争的格局,但是这种竞争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中美之间竞争的核心内容将是地区友好关系,因此,中国需要重新认识结盟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牢固的盟友关系。

在苏联解体后的初期,曾有大量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将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实际情况是在以往20多年的时间内世界上没有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与美国在同等量级上的超级大国或集团。

“今后十年,中国将有可能成为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阎学通说。“我所说的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竞争的格局主要是相对于之前多极化格局的论断,但是中美两超竞争的格局与美苏冷战格局又有重大区别。”

美苏之间的竞争是“隔离性竞争”,双方之间当时不存在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往来,但是中美之间将会是“接触性竞争”,双方在广泛接触的条件下相互竞争。

在经济领域,中美双方的合作成分和竞争成分不相上下,因此竞争性表现的并不突出。但是,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双方的竞争成分要大于合作成分,因此阎学通认为,双方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面。

具体到东亚地区,阎学通在他对未来十年世界格局预测的新书《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中提到,这一地区将会是中美竞争的核心地带。阎学通在书中预测,东亚地区在未来十年既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区,同时也是海洋争端和战略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未来十年,中美在东亚的战略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超越他们在其他地区的战略竞争,这场战略竞争的核心是实力竞赛,而实力竞赛的核心将是政治实力竞赛。

中美竞争的核心内容将是这一地区的友好关系,因为美国意识到它不可能取代中国在这一地区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因此它将加强政治与军事力量维护其优势领域——政治与安全——的主导地位,阎学通对《财经》记者说。

阎学通注意到,中国已经意识到外交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最高目标已经出了问题,中国的对外政策调整中已经开始考虑将建立政治友好关系为优先任务。“在十八大报告中,外交政策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消失了。”

“中国建立政治友好关系的过程完全可以从措辞上避免使用‘盟友’一词,我们甚至可以用‘铁哥们’去称呼这种关系,但其本质上就是盟友关系,”阎学通说。“我们现在需要重新认识结盟理论,因为即使中国不结盟,美国也不会放弃防范中国过快崛起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