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来源:紫荆网作者:魏东升 庄蕾
[提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前提。

阎学通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紫荆网报道 记者 魏东升 庄蕾】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这也是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前提。近年来,在美国的亚洲战略鼓励下,中国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从菲律宾、越南到日本,都成为制华的急先锋。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已经不动声色做出应对。10月22日,俄罗斯、印度和蒙古三国总理同日开始访华,或许不是巧合。
俄罗斯、印度和蒙古都是中国的邻居,三国总理应邀齐访华,除了聚焦经济弥合分歧外,还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维护好彼此之间的安全。当然,也还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解决。例如,中国能否顺利解决钓鱼岛以及南海问题?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这些问题记者访问了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教授。
中国外交政策关注点将从经济转向安全
记者:您对目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何看法?在钓鱼岛、南海问题的上,您认为中国应采取怎样的立场才会更加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阎学通: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问题总体上是日益突出和增加。中国崛起与美国形成了结构性的矛盾,美国加大防范中国的政策力度,这使安全问题突显是正常现象。目前,随着中国力量不断上升,更多的国人及投资日益走向海外,中国在国际范围内面对的安全挑战不是减少,而是日益增多且呈现复杂化、多元化趋势。以前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的强大,我们面临的安全问题应该越来越少,如今看来,这种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
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美国对日本和菲律宾故意对抗的政策支持,其次是日本通过对抗制造中日紧张关系,以使为修改宪法提供合理性。如果在大国中间比较,中国和日本的关系现在可能是最差的。其实,中日关系对彼此都很重要,双方应该尽快坐下来讨论怎么解决之间的矛盾。从日本政府目前的表现看,其只看到与中国对抗的好处,不看合作的好处,为争取国内多数人的支持,为达到修改和平宪法的目的,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对抗,从而让民众觉得政府强硬,让民众支持修改宪法。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一直否认问题的存在,否认分歧,这就让讨论和谈判无法开启,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日本到目前没有表现出愿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姿态。
美日已决定进一步加强美日同盟,共同压制中国的崛起,这将是恶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对此,中国不能寄望美国在钓鱼岛争端上采取中立立场,要有应对美日同盟的策略。我以为这个策略就是中国与尽量多的周边国家发展同盟关系,包括与美国的盟友泰国和韩国发展同盟关系。中国在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要采取不同的政策。
在南海问题上,要采取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包括越南,从而最大限度孤立菲律宾。在钓鱼岛的问题上,要采取双轨逆向政策,即经济上继续促进中日经济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要孤立日本,使日本意识到与中国对抗只能使日本在东亚地区边缘化。
中国希望通过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政治合作,再向安全合作领域拓展。由于安全问题日益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就不得不对安全问题给予更多的考虑,逐步将过去几十年内以经济利益主导的外交政策,逐步向政治利益主导的方向调整。
中朝关系难以超过中韩关系
记者:据报道,韩方日前确认朝鲜已重启宁边核反应堆。朝方称,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已下达紧急命令,要求部队进入待命状态。并称金正恩下令准备总攻 3年内统一朝鲜半岛。您对当前半岛局势有何看法?中国应该发挥哪些作用?中朝关系未来发展趋势怎样?
阎学通:我认为有关金正恩下令准备三年内用武力统一韩国的新闻缺乏可靠性。朝鲜现有没有发动全面战争的能力,这一点不仅国际社会了解,朝鲜领导人了解,而且朝鲜的军事领导坛和广大民众都了解。金正恩不但了解基本情况,而且他有常识性的逻辑能力,因而不可能下发准备总攻的命令。
当前的半岛局势比金正恩执政以来的其他时期稳定,朝鲜半岛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性小于以往的12个月。朝鲜核问题既是中国的问题,更是一个国际社会的问题。中国一个国家是无力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现在国际社会的集体合作都无力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朝核问题上需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希望短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现实的。
虽然朝鲜在战略上并不信任中国,但它拥有的最好的战略关系仍是中国。未来的朝鲜为了实现核弹头小型化,还会进行一些核试验。预计2016年之前,朝鲜可以完成核弹头小型化的研制工作。
当前的形势是,中朝关系稳定在低水平关系上,中朝关系已经不如中韩关系。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但是中国对韩国没有实施任何制裁措施。今后三年内,中朝关系都难以超过中韩关系。特别是在中日矛盾中,朝鲜很可能采取中立的立场,而韩国会采取支持中国的立场。朝鲜在中日矛盾中采取中立立场的结果必然是使中朝关系更加凉。
中美关系为假朋友关系
记者:您如何定位目前的中美关系?在安全领域如何提升中国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您认为未来的中美关系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阎学通:我为中美关系定性为假朋友关系。我认为“假朋友”比“非敌非友”能更准确的描述中美关系的实质。目前,中美关系的假朋友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在三年内也难发生质变。
除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外,中国也将在安全领域努力提升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2010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是美对华政策的一个重大调整。美国希望成为防范中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主导力量,所谓“亚太再平衡”就是平衡中国的崛起。美方现在已经不隐晦地把中国作为防范对象,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和施加的压力都在不断加大。中美在安全领域提高新型关系的重点在于加强防范冲突升级的合作,也称为预防性合作。目前,制定有关网络安全的国际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可从三方面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是防止中美在网络领域形成相互攻击的态势。二是总结合作经验,将这种经验拓展到其他安全事务上去。三是使国际社会看到中美是有能力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从而减少其他国家拉美国与中国进行安全对抗的期望值。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是足球比赛,不是拳击比赛》。我认为今后十年,中美关系的主轴是竞争,这不会改变,但中美竞争与美苏竞争不一样。中美竞争是足球比赛,没有发生全面战争、代理人战争和军备竞赛的危险,这与美苏竞争不一样。
我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中美综合实力缩小至同一级别,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反映出的趋势来看,中国国防开支将达到美国的60%。中国将拥有载人的太空工作站、至少3个服役的航母舰队、4—5艘携带射程8000千米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部署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和各种类型的无人机部队。
虽然中国的经济实力能够达到美国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文化实力则难以达到美国水平,无法全面赶上美国。世界很可能形成新的格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再次进入冷战,中美之间直接发生战争或者发生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提倡“公平、正义和文明”价值观
记者:在推动建立新的国际规则维护世界秩序方面,中国应该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阎学通:最主要的作用是,中国应提出新的价值观,用于指导国际规范的制定。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新型义利观,提出双赢原则,而且反复讲要公平正义。因此,我建议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公平、正义和文明”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取代“平等、民主和自由”,而是要包含后者,提升价值层次。
另一个作用是,中国要将推动共同但不同责任的国际规范原则。大小国家的实力不同,因此所有国家都要承担国际责任但大国要比小力承担更多的责任。当然,与这一原则相联系的是公平原则,即责任和权力要相等的原则。
还有一个作用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因此中国要主导承担起制定网络时代国际贸易新规范的责任。目前,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要放弃自由贸易原则。中国要花大力气,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并使这一原则成为制定今后新贸易规则的重要指导原则。
建立国际金融规范,防范更多金融危机发生有很强的迫切性。中国要利用自己现有的国际债权地位,推动建立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规范。
我最近出版了《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这本书的目的是提醒大家,两极化将是今后十年的超势,而中国又将是两极中的一极。这种国际形势与中国以往30年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不同,凡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中国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应对今后十年中国面临的更大国际困难,而不是小富即安,国家前途与我无关。
http://www.zijing.org/htmls/dujia/5376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