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关系研究》课程圆满结束

赖亚枫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硕士研究生

由“清华—格罗宁根中欧关系研究项目”主办的《中国与欧盟关系研究》课程于2014年10月21日至31日在明斋315开讲。应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的邀请,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Jan Van der Harst教授和Frank Gaenssmantel博士为国关学系的研究生带来了六场精彩的课堂讲授和互动讨论。

这是《中国与欧盟关系研究》课程第四次在清华大学开课。开课前,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两位主讲老师。Jan Van der Harst教授和Frank Gaenssmantel博士均获得欧洲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Harst教授于1996年获得欧盟“让•莫内教授”称号,现担任“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复旦—格罗宁根荷兰研究中心”学术主任。

本次研讨课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自10月21日起的两周时间内,本课程共讲授六次计16学时,主讲教师提供了12篇学术文献供选课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如有不解和疑惑,可以随时进行发问,课上还安排了较多的讨论时间。共有12名来自中、德、俄、匈等各个国家的同学们参与了本次课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课程第一周,Harst教授主讲欧债危机对欧盟的影响、欧盟建设的经验与得失等;第二周,Gaenssmantel博士主讲欧盟的对外政策、中欧的经贸合作等内容。Harst教授回顾了欧共体以及欧盟形成与扩大的历史,梳理出了欧盟成功的经验与教训,同时也讲解了欧债危机发生之后欧盟所进行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改革。Frank博士梳理了欧盟与中国关系的线索,指出,中国与欧盟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利益和兴趣点,中国和欧盟应该在国际秩序等更广阔范围加强合作;直接投资将领域的巨大潜力使中欧关系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两位老师的严谨态度、渊博学识和生动讲解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引发了许多有意义的讨论。全英文授课也锻炼和提高了同学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精彩的课程在同学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中落下了帷幕。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依托“清华—格罗宁根中欧关系研究项目”的平台,邀请两位格罗宁根大学教授前来讲课,丰富了我系的课程设置,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视角。两位格罗宁根大学老师的讲课受到学生的好评。

Jan Van der Harst教授、曹雪飞女士、张利华教授与部分上课同学的合影

2011年9月,清华大学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签订“清华—格罗宁根中欧关系研究合作项目”意向书,决定开展互派教师、交换学生、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文集、合作研究等学术活动。2011年10月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邀请格罗宁根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学系的两位教师在本校国关系开设了《中国与欧盟关系研究》研究生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