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国际·微天下
摘要:2015年是国际社会热点频发之年,从中东到东亚,从叙利亚到南海,再从TPP到亚投行……大国格局和地区体系出现新一轮博弈迹象。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该基于何种理念制定国际战略?对此,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独家对话新浪国际。
2015年是国际社会热点频发之年,从中东到东亚,从叙利亚到南海,再从TPP到亚投行……大国格局和地区体系出现新一轮博弈迹象。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该基于何种理念制定国际战略?中国又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大国?对此,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在其新著《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中提出“道义现实主义”理论,主张中国成为“讲道义”的“王权之国”……
新浪国际:你在《世界权力的转移》提出“道义现实主义”,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这一理论作准备的?
阎学通:这本书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1年了。1999年温特(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重要学者)的著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国际关系理论自建构主义之后,连续好多年进步都很慢,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挖掘中国古代思想来丰富国际关系理论。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分了三个步骤。一、从先秦文章中寻找相关的段落、资料。二、编辑整理、从现代社会去理解其思想并用其来解释现实中的国际政治。三、在此基础上创建自己的理论。《世界权力的转移》第一部分为理论创新的内容;第二部分为借鉴与应用,即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位;第三部分是具体的政策建议。
新浪国际:中国对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都是借鉴西方,你提出“道义现实主义”,是否为中国在国关理论领域争取话语权?
阎学通: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中国学者的理论思想是有的,但被西方认可的理论体系还未形成,这当然是一个遗憾。但并不是因为没有这个理论体系,我们要去创造它。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多数是建立在西方思想文化基础之上的,对于这些我们怎么去理解、研究都不太可能超越西方学者,我们不太可能比他们理解得更深刻,但是,我们想要在理论探索中前进,就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来。幸运的是,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并且也形成了体系。不管是个人层次、国家层次、还是体系层次,都可以用它来解读国际关系,这逐渐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可,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新浪国际:你在此前的一篇论文中提出,道义现实主义只能由中国人来提出。
阎学通:也不完全是这样。我认为国际关系理论无国界,不同的文化知识对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一位英国学者写过一篇关于道义现实主义的文章,标题就为《道义现实主义》,他提出:在摩根索、凯南这些古典现实主义学者的思想中,都有考量到道义的因素,他意识到了道义的重要性,现实主义普遍被认为是不讲道义的,他认为这是不对的,现实主义也讲道义,但他没有提出一个理论思想。我和他的区别就在于,我是从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道义在客观上对政治领导、世界主导国的类型、国际规范的转变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完善丰富了这个理论,而不是只停留在原先的层面上。
新浪国际:这是道义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最大不同?这个理论如何与国际政治现实联系起来?能否举个例子。
阎学通:举个例子,21世纪最重大的事件是中国崛起,其中一个最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中国跟美国之间存在权力争夺,比如TPP、亚投行。对外界来说,他们会关心中国如果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那么他提供的领导,是比美国更好,还是比美国更坏?也就是说,中国威胁论,是不是会更严重?而我们自己看来,如果我们领导世界,我们会怎么领导,我们会哪里与美国不同?我认为,中国如果实现民族复兴,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中国会提供一种崭新的领导,这会与美国的领导不一样。西方国家对世界领导不做类型划分,荀子将领导国类型分为王、霸、强三类,美国现在提供的是霸权,美国称其为“仁义的霸权”,可能这是很好的霸权,但它究其竟是霸权。中国不会追求比美国更“仁义的霸权”,我们要提供的是王权,这是性质区别。
新浪国际:你指的这个王权是?
阎学通:我们说提供王权,其实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权威,而不是物质权力。权力与权威有联系,但不同。就像经济和政治紧密相连,但经济不是政治。所以我把“警察”比喻为“权力”,“医生”比喻为“权威”。王权,我把它翻译为human authority,authority 就是权威;而霸权,它指的是种权力。所以王权不是霸权2.0或3.0的升级版,是性质不同的概念。
新浪国际:你在书里提到,主权国为维持现有国际秩序,与崛起国想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在你看来,当前这种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了吗?
阎学通:一般说来,崛起国会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制定一种新的国际规范,当这个规范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并依据它来行动时,就有了新的秩序。书中有专门提到主导国的转变和国际规范的改变,美国主导了一种自二战后以来的国际秩序,它维持了世界和平,但缺少公平正义,这是一种秩序,但不够完善,需要改变。今天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应该提出什么样的秩序呢,是更公平正义,还是更不公平更不正义呢?你可能建立一个更稳定的秩序,但它可能是更不公平的。一个用暴力残酷压迫的体系,可以是极其稳定的,但它绝对是不公正的。
新浪国际:如今谈到格局,都避不开中美关系,但中美关系一直都是阴晴不定的,前不久,美军舰进入中国南海相关海域,再次引起中美争议,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件?
阎学通:这次美军舰闯南海发生在10月12日,我们召见了他们的大使进行抗议,这是好多年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了。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正越来越严重,美国要保持其老大地位的一极格局,而中国的崛起使这个一极格局难以维持下去,世界将会变成两极格局,这样结构性矛盾不可避免。结构性矛盾和战略友好关系的竞争是相互伴随的,就是说,在结构性矛盾中,谁的战略伙伴更多,谁就将在竞争中胜出。而道义现实主义强调的就是战略伙伴关系,两极格局除了实力对比,还有战略伙伴关系,对我们来说,争取战略伙伴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英法德纷纷向华示好,就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新浪国际:除了中美,谈格局也不能忽视俄罗斯,俄罗斯目前在叙利亚的行动会改变中东地区格局吗?
阎学通:中东地区基本格局目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美国从中东撤出后,即使俄罗斯派去飞机,也改变不了该地区格局向沙特、伊朗、土耳其和埃及转移,美国的真空是任何外部大国都无法填补的,俄罗斯没有能力填补这个真空,中东今后只会属于中东地区大国间的互相争夺。
新浪国际:最近,中断了三年的中日韩三国首脑对话开启, 如何以“道义现实主义”来看待目前的东亚国际关系现状?
阎学通:根据我的理论,中国在周边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竞争战略伙伴的问题,当我们不给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的时候,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是困难的,因为美国承诺给他们提供安全保障,我们不承诺,他们怎么可能跟你关系好?对这些国家来说,都不需要选择,谁保护他们,他们就感谢谁。
新浪国际:那根据你的理论,中日韩三国合作有没有战略性的选择?
阎学通:中国在这个地区要给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提供安全保障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就是承担国际责任,这意味着你是可靠的,要让别人认为你是讲诚信的。在国际社会,对大国来讲,诚信的最大基础就是,我来保护你。盟友关系不可靠,但其他关系比盟友关系更不可靠。对于韩国,它是美国的盟友,我们可以争取让它同时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关系,韩国在历史上有两次都是这样做的,它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可行的。对于日本,建立同盟关系是不可能的,应该采取政经分离政策,政治是一套政策,经济是一套政策。
新浪国际:但给韩国提供安全保障,又该如何处理和朝鲜的关系,毕竟韩朝还处于敌对状态。
阎学通:这并不矛盾,比如说,巴基斯坦,它既是中国的伙伴,也是美国的盟友;韩国、日本矛盾很大,但同时都是美国的盟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别人愿不愿意跟中国结盟,是中国愿不愿意跟别人结盟,从“王道思想”来讲,王道策略就是靠结盟,结盟是一种战略信誉,有了战略信誉这个基础,才能有权威,才能实行王道。
新浪国际:所以你认为,还是须有更紧密的关系才行?
阎学通:以经促政是不可能树立国际权威的。
(新浪国际 文晶 实习生 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