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第18期“战略收缩时期大国竞争的印象管理”活动简报

2022317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刘博文老师做客清华国关新知论坛总第77期—云端系列第18期。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黄宇兴老师主持。刘老师结合他发表在《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1期上的文章,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战略收缩时期大国竞争的印象管理”的讲座。


图为活动现场照片


刘老师首先阐述了本项研究的核心问题,即解释战略收缩的大国在与主要对手的竞争中如何展现自身形象? 相似情境下的大国印象管理策略为何迥然不同?就该研究问题,他认为影响大国风险评估的两个关键自变量分别为“首要外部威胁的紧迫性”与“自身国际权威的稳固性”。二者共同塑造大国关于“印象管理”的策略选择。基于该逻辑,刘老师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并进行了详细阐述:(1)首要外部威胁的紧迫程度越高,战略收缩时期的大国越倾向于在大国竞争的印象管理中展示克制;反之,则大国越倾向于彰显决心。(2)自身国际权威的稳固程度越高,战略收缩时期的大国越倾向于在大国竞争的印象管理中彰显决心;反之,则大国越倾向于展示克制。(3)当针对不同观众的信号释放出现矛盾时,战略收缩时期的大国会针对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进行私下的印象管理,针对其他观众进行公开的印象管理。


图为刘老师选取的实证案例


为验证假设,刘老师遴选出英国 (1902—1912 )、法国 (1925—1938)、美国 (1969—1979) 三组历史案例,并将三组案例各自划分为两个典型时间段,这六个子案例恰好覆盖了全部的印象管理模式类型,奠定了理论假设的经验基础。最后,刘老师还谈及了国家大战略研究中印象管理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大国竞争的对外形象与实际行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同时结合自身研究就当下拜登政府在对华战略竞争中的印象管理模式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讲座结束后,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对刘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与刘老师一道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阎老师首先指出刘老师关于“大国竞争的印象管理”的研究不但选题新颖精准,而且研究扎实规范。阎老师建议,后续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变量的设定,明确因变量的定义和自变量的操作化指标的权重,适当减少自变量数量,从而进一步推动理论构建。

在回答网友提问环节,阎老师紧扣讲座主题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解答。针对大国采取战略收缩的原因及战略收缩的核心等问题,阎老师以美国为例,谈及美国出现战略收缩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实力已经出现衰退,而其战略收缩的目标是在和其他大国竞争中保证其在世界中心地区主要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在保证其在北美地区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将亚太尤其是东北亚作为战略重点地区,并在位于战略边缘的其他地区进行战略收缩。关于当前中美两国间的战略竞争,阎老师强调,我国现阶段可借鉴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的办法,争取美国盟友减少支持美国遏制中国的力度,降低美国及其盟友联合对中国施加压力的可能。最后,阎老师还谈及了道义现实主义理论和大国在战略收缩时期采取印象管理的逻辑联系,从道义现实主义角度解释了大国在处理与盟国和竞争者关系时需保持道义标准的统一性。

清华国关新知论坛创办于201212月,主要聚焦于分享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成果,截至20223月已举办了77期。因形势变化,20203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决定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持续关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