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讲习班”顺利举行

2022628日至71日,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届“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讲习班”成功举办。本次讲习班以线上形式开展,为期四天,共设置8场专题讲授。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三百名学员齐聚云端,在热烈的交流互动中完成了讲习班课程的学习。

628日上午,讲习班开幕。孙学峰老师向各位学员表示了诚挚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讲习班的课程设置。随后,孙老师以“社会科学研究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建立理论框架”为主题进行了课程讲授。孙老师讲解了科学研究的内涵以及研究设计的基本程序,并运用研究案例阐释了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和构建解释框架。在交流环节中,孙老师与学员就论文选题中的具体困惑、如何构建因果机制以及如何将国际关系研究同其他学科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部分学员的研究选题和设计提出了建议。


628日下午,刘丰老师讲述了学术研究中的概念及其操作化。刘老师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展示了如何清晰地界定概念,并总结了概念创新的方法。同时,刘老师借助案例详细阐释了何为概念化和概念类型化的方法,并介绍了使用国际关系类数据库进行概念界定和操作化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629日上午,刘丰老师以何为“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的问题作为授课的引入,帮助学员们厘清了学术研究中“方法”与“路径”的差异,并重点讲授了研究方法中的因果机制分析。刘老师强调了因果机制在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介绍了因果机制的分析机理,并展示了如何用图示的方法表达因果机制。在交流环节中,刘老师分别回应了学员们关于“如何把握国际关系前沿问题”、“如何清晰界定国内层次的研究变量”等问题。

629日下午,漆海霞老师介绍了博弈模型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运用,并重点展示了静态博弈与有限多轮博弈模型的使用。漆老师对静态博弈中的经典模型进行了讲解,鼓励学员们对模型进行演算。在讲解有限多轮博弈时,漆老师更是结合《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经典案例来帮助学员们更好理解贝叶斯法则及其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的运用。

630日上午,漆海霞老师讲授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模型。漆老师介绍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形式。漆老师讲解了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原理,并使用中日双边关系分值与双边经贸数据展示了一元线性模型的应用。通过分析模型中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漆老师引出了多元线性模型的具体应用,并介绍了模型合理性的判断方法。

630日下午的课程中,陈冲老师讲授了如何利用R语言和R Studio操作平台运行线性回归模型。陈冲老师通过军事开支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案例介绍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并详细的说明了模型相关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实际含义;随后,他介绍了应用范围更广的多元线性模型,并探究除了军事开支外,人口、政治体制、政治暴力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后,陈老师对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了分析说明。

71日上午,陈冲老师介绍了变量设计与回归的具体研究方法,重点讲解了logitprobit回归模型。陈老师讲解了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数据的类型及获取方法。同时,陈冲老师使用R软件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就R软件数据可视化实现的具体代码和处理方法展开逐步讲解。在交流环节,陈老师介绍了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分析的基本模型和学习方法。

71日下午的课程中,漆海霞老师讲授了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等模型,分别解释了其机理与模型区别,并进而对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GMM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分析。

71日下午,阎学通老师在讲习班闭幕式上发言并同学员们交流。阎学通老师对讲习班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分享了自己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看法。阎老师指出,在数字时代,科学方法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要想适应时代就要跟上方法发展的速度。同时,科学方法必须以研究设计作为基础。此外,阎老师提醒学员们在研究中不能过于注重手段却忽视研究目的,国际关系研究既需要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更需要现实关怀。学员们就各自关心的国际关系问题和自己研究项目的主题与阎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讲习班”得以成功举办,离不开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各单位同仁、朋友的鼎力支持和参与。我们由衷感谢讲习班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与对教学工作无私地投入和奉献。同时,也感谢志愿者同学对教学相关事宜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