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第22期“外交政策突变原因探究”活动简报

2022914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查雯老师做客清华国关新知论坛总第81期——云端系列第22期。本次活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黄宇兴老师主持。查雯老师结合她和中欧大学李响老师共同发表在《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3期上的文章,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外交政策突变原因探究”的讲座。

图为查雯老师进行分享

讲座伊始,查老师首先就其研究问题的提出进行说明,近年来,以缅甸和菲律宾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外交政策随着领导人的更迭出现了明显调整, 并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然而,大量经验证据表明, 领导人的更迭不一定会引起一国外交政策的突变。如何理解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更迭导致了外交政策的快速调整,而另一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则具有更强的延续性?两者间的差异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由此,查老师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详细回顾并提出质疑。既往研究基于民主-非民主”的二分法,将外交政策的延续性视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物。民主国家的领导人更迭给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较小;相反,非民主国家的外交政策则往往因领导人更迭而出现明显转向。查老师批判性地讨论了既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混合政体 (anocracy)特殊性质塑造对外政策突变的理论观点。她认为,混合政体国家的外交政策带有更强的私人物品属性,直接服务于领导人政治生存以及国内施政纲领的需要。因此,混合政体中的领导人的更迭更可能引发外交政策的突变。

图为查雯老师的PPT

紧接着,查老师对该研究的理论框架进行说明,她向大家详细阐述了选举团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并就检验和发展该理论在外交政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在研究方法和经验研究部分,查老师采取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策略,其中定量研究部分对OLS、双向固定回归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与民主和独裁国家相比, 混合政体国家的领导人变化往往伴随外交政策突变。在定性研究部分,查老师对斯里兰卡、越南、澳大利亚三个不同政体类型的国家进行了案例分析。在领导人更迭后,越南和的澳大利亚的对华外交政策呈现延续,而斯里兰卡对华政策则呈现了突变的特征 。
 

图为查雯老师的PPT

基于这一研究发现,查老师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应关注混合政体国家对华政策的延续性。最后,查老师还谈及了该研究仍存在的一些局限。在未来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完善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指数,建立涵盖更多样本国且时间范围更广的数据集,并对混合政体做出更加精细的划分。

图为周建仁老师进行点评

讲座结束后,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周建仁研究员对查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与查老师一道回答了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

周老师首先高度肯定了查老师该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并肯定其在文献研究中付出的扎实努力。此外,周老师积极评价自主构建数据库的努力及查老师在学术研究中的自我反思的科学精神。周老师还补充了三点值得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其一,检验菲律宾案例时的变量选择上存在一定偏差。其二,诸如美国等成熟的民主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外交政策突变可能性,需加强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其三,在定量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尝试进行更为一般性的理论研究。

在回答网友提问环节,查老师紧扣讲座主题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解答。针对中国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应如何应对他国外交政策突变的问题,查老师强调未来我国对混合政体国家的投资应更加谨慎,建议加大对紧扣民生的小型项目的投资力度及建立制度化的投资方案以降低投资风险。关于区域国别研究和理论研究相关性的提问,查老师谈到其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将东南亚区域研究与政治理论研究相结合,无论是国别区域研究还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均不能忽视对方的研究成果,而应致力于实现两者的相互借鉴。

图为孙学峰老师进行总结

最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孙老师回顾了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的发展历程及创办初衷,并感谢查老师的精彩分享。孙老师希望通过新知论坛的知识分享及交流,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写作能力。

清华国关新知论坛创办于201212月,主要聚焦于分享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成果,截至20229月已举办了81期。因形势变化,20203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决定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持续关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