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成功举办

20221120日,第二十六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主题为“大国战略竞争与国际规范”。论坛采取了网络会议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总共有超过460名师生报名参加论坛。

图为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邢悦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莉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周建仁副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拯青年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黄贝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王凯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徐清怡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黄琪轩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董柞壮讲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祁昊天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蒙克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林民旺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苏若林院助理教授、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陈一一副教授在会上进行了发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刘丰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漆海霞副教授对发言人的观点进行了点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作总结发言。

图为邢悦副教授主持会议

论坛发言人、点评嘉宾与参会师生就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在第一节“ 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的国际规范”发言中,陈拯老师以对“保护的责任”阻滞为例,系统讨论了国家对于国际规范争论策略调整的逻辑。黄贝博士关注网络安全领域内既有国际规范形成的条件,结合网络技术自身特征,从国家间合作动机与利益协调过程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规范是否达成以及规范约束力强弱的具体原因。王凯老师和徐清怡同学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对网络开放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理工作,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外交利益变化进行分析。在第二节“大国战略竞争与同盟演变”发言中,黄琪轩老师从比较历史的方法入手,在反思二十世纪各大国多次尝试打造技术联盟但是结果差异显著这一困惑时,提出大国分工和分享对于技术同盟策略成败的关键影响。董柞壮老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方法探究了权力的“网络”维度,研究了安全网络演变与亚太地区国家安全关系竞争。祁昊天老师将研究聚焦于同盟责任分摊,并探究了信号博弈、军事能力与同盟演化间的关系。蒙克老师通过整理东周时期的历史数据集,并结合领导人理论探讨了春秋会盟的兴衰。

在第三节“问题领域与大国战略竞争”中,林民旺老师从各国对待“一带一路”倡议的差异入手,试图从学理角度出发找寻中美战略竞争下各国行为选择的原因。苏若林老师指出了现有心理学视角下替罪羊理论和传统危机转移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内外冲突关联的转移路径,并尝试从中识别因果效应。陈一一老师试图探究大国关系变化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大国关系、外交距离对维和行动的影响。点评嘉宾对论坛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后,线上参会的师生也向发言人提出了很多问题,发言人依次进行了回应,讨论氛围十分热烈。

图为阎学通院长作总结发言

国际关系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围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国际关系重要议题,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论坛部分成果将发表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政治科学》,论坛对开启和引导我国国际关系学的前沿议题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