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第25期“重塑‘利维坦’——大国竞争与美国式发展型国家的建构”活动简报

2022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刘露馨老师做客清华国关新知论坛总第84期——云端系列第25期。本次活动线上进行,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黄宇兴老师主持。刘露馨老师结合她202210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上发表的论文,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重塑‘利维坦’——大国竞争与美国式发展型国家的建构 ”的讲座。

图为刘露馨老师进行演讲

讲座伊始,刘老师阐述了该研究的选题背景。近年来产业政策的复兴已成为美国国内一种明显的政治趋势,且其中的经验现象与西方主流学界对美国政治经济体制和国家形态的传统认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她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美国产业政策背后是否存在一个类似于发展型国家”的制度体系?美国是否在经济领域不断构建一个强大的主导经济发展的国家“利维坦”?这一国家建构过程受到哪些国际和国内政治因素的塑造,又呈现何种形态特征?

3E291

图为刘老师的演讲PPT

之后,刘老师对既往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西方的主流社会科学理论长期将美国视为“弱国家、强社会”的典型案例20世纪80年代,“找回国家”学术运动的推动下,美国政治发展学派兴起,美国国家在不同政策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这一学派的研究重点。2008 年,经济社会学家弗雷德·布洛克( Fred Block) 提出了美国是“隐形的发展型国家( hidden developmental state) ”的著名论断,形成了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新研究议程。此外,已有大量关于美国产业政策和国家能力的研究都表明,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在美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基础上,刘老师指出了既有研究的若干不足。例如,既有研究并未说明美国发展型国家兴起的过程,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国家建构过程与结果仍然模糊不清。既有研究也没有充分解释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形态演变。为何美国会呈现所谓“隐形的”特征?由此,修正既有研究关于美国国家的传统定义、破除美国“自由市场”的学术教条、描绘更加细致的国家建构过程并从国内制度结构调整角度理解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具备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38906

 图为刘老师的PPT

随后,刘老师美国国家建构的动力机制进行了重点说明。她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国竞争驱动美国进行了三轮国家建构第一轮国家建构运动发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到 60 年代末。美苏安全竞争推动美国形成了以国防部为核心的“安全联盟”。这一联盟深度介入钢铁、飞机和船舶等制造业的发展,与国内的大型军工企业和初创科技企业密切合作,成为诸多高科技产业早期发展的规划师。第二轮国家建构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并一直延续到冷战结束,主要受美日经济竞争驱动。美国形成了以商务部为核心的“发展联盟”。这一联盟试图增强联邦政府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以提振美国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然而,两种国内政治联盟之间的冲突导致一个分散式的发展型国家在美国兴起,政府的产业政策措施碎片化,因而呈现“隐蔽”的特征。近年来,面对中国在经济与安全两个领域带来的双重竞争压力,美国新一轮的国家建构运动逐渐展开,其国内的“安全联盟”和“发展联盟”之间产生了更多利益契合与和合作空间。两者之间的“和鸣( concert) ”推动了一个更加聚合的发展型国家在美国崛起。

最后,刘老师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所谓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和“弱国家”只是一个“学术神话”。美国的国家构建是一个长期的、间歇性进行的动态过程。大国竞争是美国国家建构的主要驱动力,而国家精英则是国家建构的重要“零部件”。为维护其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地位,美国不断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寻求平衡。“美国式发展型国家”有着独特的权力运作机制,也使得美国获得了强大的经济外交能力。

在回答网友提问环节,刘老师紧扣讲座主题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解答。针对美国政府对特定产业的扶持举措是应被称为产业政策还是经济方略,刘老师认为无需做过于细化的学术概念的界定。在既有形容国家形态的用语中,“发展型国家”较为合适。这一概念重点突出了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针对自身研究与查尔斯·蒂利研究的关系,刘老师认为,她的研究沿用了蒂利国家建构的范式。同时,她以美国管理预算办公室为例,解释了拜登政府似乎正试图颠覆过去四十年里根经济学对美国执政理念的影响。针对何为中美大国竞争的理想模式的提问,刘老师认为中美两国均不能提供唯一的发展模式。两国在国家建构的过程中均有特殊之处,且这种特殊之处对两国各自的发展均极为重要。

7FFD1

 图为孙学峰老师进行点评

讲座结束后,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老师对刘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孙老师首先感谢刘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并高度肯定该项研究有助于理解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孙老师结合刘老师该研究,谈及了学术论文的选题思路。撰写论文时,作者应首先明确论文的类型——描述性论文或解释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应侧重对于标准的界定及应用。在这一基础上,解释性论文可考虑横向、纵向、斜向或是横纵向相结合的研究,通过突出因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和机制的刻画阐明因果关系。有网友提出政治学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融合的问题。对此,孙老师指出,过去40年间,国际关系理论大量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如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均产生了重要成果。然而,无论是借鉴或转换其他学科理论,研究者不可忽视国际关系学科的自身特点,也应注意随着时间推移在借鉴理论方面可能产生的变化。

清华国关新知论坛创办于2012年12月,主要聚焦于分享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成果,截至2022年11月已举办了84期。因形势变化,2020年3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决定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持续关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