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关新知论坛第90期“如何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活动简报

2023年918日,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卢凌宇老师做客清华国关新知论坛总第90——云端系列第31期。本次活动在线上进行,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黄宇兴老师主持。卢凌宇老师结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8期发表的论文,为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如何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讲座。

101B6

图为卢凌宇老师进行演讲

讲座伊始,卢老师提到该研究的主要受众为从事政治科学研究的学者。随后,卢老师两类科学发现(Scientific Discovery)作出了解释。一是对“众所周知”的知识进行再探索,即常规的科学贡献;二是“开天辟地”的科学革命,诸如开创一个新的研究议题或研究纲领。关于科学创新,卢老师将其分为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经验创新,并强调理论创新是核心,同时谈及了对“理论”的解释以及分类。广义的理论可以分为实质性substantive 理论和方法性(methodological 理论两种类型。其中,实质性理论是科学理论的主体,方法性理论在多数情况下是认识论的见解,指导我们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对国际关系进行探讨。

25A37

图为卢老师PPT

随后卢老师理论创新展开了详细介绍。首先,将理论创新分为经验驱动型、理论整合型、描述三种类型,并结合阎学通、秦亚青、王逸舟、赵汀阳、唐世平等五位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为例,对上述三类理论创新进行了解释指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存在某些社会文化因素可能会阻碍创新的现象

2B641

图为卢老师PPT

其次,卢老师介绍了理论创新的两个层次,包括创新的“有无”和创新的“多少”。第一层次的创新包括经验驱动理论创新、理论整合理论创新以及提出新概念或描述新事件现象三种类型。第二层次的创新包括范式内创新和范式间创新两种类型。对于范式内创新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理论的自变量数量越多,外延就越小,相应地贡献也越小;在理论只有一个解释变量的前提下,理论的边际贡献就取决于该变量的空间性和时间性。

1BF52

图为卢老师的PPT

最后,卢老师强调研究者应回溯文献,并将文献扩展和延伸到其他领域,从而实现理论创新。

在回答网友提问环节,卢老师围绕讲座主题进行了生动精彩的解答。针对如何理解广义理论的创新性的提问卢老师认为,广义理论创新的重点在于从新的视角整合现有理论并提出新的概念。针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是否应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提问,卢老师首先赞赏其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坚守,随后指出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当代理解,区分书面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差异。关于与西方国际关系学者的理论对话可能,卢老师强调中国学者需兼顾考虑理论构建特殊性普遍性,尝试构建能够解释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的理论。

14014

图为孙学峰老师进行点评

讲座结束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老师对卢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孙老师感谢卢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高度肯定卢老师在该研究领域中做出的扎实努力其带来的重要现实意义。孙老师还就本科生应如何阅读文献、在学习阶段应如何进行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

清华国关新知论坛创办于2012年12月,主要聚焦于分享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成果,截至2023年9月已举办了90期。因形势变化,2020年3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决定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清华国关新知论坛—云端系列,持续关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学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