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第三十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三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主题为“大变局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本次论坛为线下论坛,除参与嘉宾外,有五十余位校内外师生参与旁听。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漆海霞副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邢悦副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进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野教授、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王梓元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方圆圆、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何晴倩、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王耀辉、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张畅副教授先后在会上进行了发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孙学峰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丰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漆海霞副教授针对发言人的观点进行了点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教授作总结发言。
图为会场现场照片
论坛发言人、点评嘉宾就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在“大变局与大国政治”环节的发言中,徐进研究员首先对意识形态在中苏关系破裂与正常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提问,引发大家对中苏关系破裂之间是意识形态分歧还是全球战略分歧的再思考,并引申到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田野教授针对话语如何影响国家间竞争进行探究,以“东盟中心地位”话语概念作为案例,就报酬递增原理在话语领域的适用性进行了精彩分析;王梓元副教授指出国际关系理论家们普遍认为意识形态可以对威胁认知、国内动员和联盟政治产生影响,他通过进一步提炼出意识形态产生作用的微观机制,检验其在大国冲突中的因果作用;左希迎教授对大国竞争中的战略预置行为进行了解释,通过对影响大国战略预置的主要因素以及大国竞争的三种结局进分析,指出战略预置行为对于大国战争的重要意义。
在“大变局与全球治理”环节的发言中,宋伟教授将研究问题聚焦在均势如何得以建立及何种均势格局对促进国际和平更有效上,并对多极均势、两极均势与核均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方圆圆老师重点就小岛屿国家联盟在气候治理领域形成领导力过程进行探讨,并佐以AOSIS案例进行分析,检验了道义也可作为主要领导资源发挥作用;何晴倩老师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数据考察,分析了欧盟供应链转移的异质性,认为欧盟出口生产中对华供应链依赖的转移趋势存在较高的异质性;王耀辉老师和张畅副教授针对制裁经济胁迫、叙事攻击两类强制路径,提出经济韧性、正名叙事两个关键变量,选取俄罗斯和伊朗两个受制裁案例,试图解释和剖析受制裁国何以平抑制裁冲击等问题。点评嘉宾针对发言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后,发言嘉宾进行了详细回应,讨论氛围十分热烈。
图为阎学通老师做讨论总结
最后,阎学通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阎老师高度肯定了与会老师的扎实研究基础,阎老师表示未来开展研究时,需注意:1.学术研究应增强专业性,选题应聚焦现实问题与历史研究的联系;2.注意概念的使用和界定,核心变量需明确阐述其内涵;3.国际领导的重要性值得思考,国际关系是人的关系,需要研究决策者。
图为参会老师合影
国际关系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围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国际关系重要议题,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论坛部分成果将发表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政治科学》,论坛对开启和引导我国国际关系学的前沿议题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