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3日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6月13日,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右)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有关情况。(摄影:人民网 郑青亭)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 (郑青亭)由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将于6月21日至22日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将邀请近十位前外国国家领导人,就亚太大国关系与地区和平、维护亚太和平发展、中东与中亚地区安全等问题展开讨论。6月13日,论坛秘书长阎学通在清华大学介绍了此次论坛的筹备情况。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追求共同安全:和平、互信、责任”,论坛将设3场大会、18组小组讨论、2场午餐会、6场媒体访谈和2场新闻发布会。国务委员杨洁篪、世界和平论坛主席唐家璇将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参加此次论坛的前外国政要包括: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俄罗斯前副总理兼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欧盟前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此外,还有约50位驻华大使受邀出席此次论坛。
每年举办一次 聚焦国际安全问题
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是唯一一个由中国非官方机构组织举办的国家安全高级论坛,其对国际安全问题的讨论受到外界广泛关注。据估计,今年将有200多名中外记者报道此次论坛。
首届论坛举办时,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提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这一观点受到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定下了未来十年中国外交的基调。5月21日在上海举行的亚信第四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主旨发言时提出的亚洲新安全观正是这一观点的发展。
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举办时,时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发表了题为“同心求和平,携手促安全”的重要讲话。这次论坛中国官方首次提出了中国要开始大国外交,以大国姿态承担国际安全责任。
今年,国务委员杨洁篪将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向外界介绍中国的安全政策
“2014年的国际舞台波云诡谲,国家安全问题较之2013年更加凸显。在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地缘政治、领土争端、海洋安全等诸多领域,都出现了新的、更加严重的且相互交织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阎学通指出,本届论坛紧扣当下热点,设置的议题更加具体、务实,如中日问题、中美问题、中俄问题、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等,希望能够为各种安全问题寻求方案。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由非官方机构组织举办的国际安全高级论坛,阎学通认为,论坛的成立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标志着中国安全政策的透明和开放程度。“有些国外舆论认为,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中国的安全政策应该更加透明。世界和平论坛从此前的部分对媒体开放发展到今年的完全开放,我们的讨论实际上就给外界创造了一个与中国战略思想家沟通、了解中国安全政策的窗口。”
让中小国家发声 打破发达国家垄断
为了能够让这一交流平台更加宽阔,世界和平论坛邀请的主要演讲嘉宾都是各国的前政府官员。“很多在任的国外政治家迫于职位压力会进行‘政治表演’。我们的论坛不需要这样的表演,来世界和平论坛的嘉宾并不代表某一国的政府或舆论,仅仅代表他们各自的安全关切。”阎学通认为,只有让嘉宾卸下包袱,真实地发表观点,才能激发新思想的碰撞,从而找到新的合作方式。此外,为了打破“发达国家在国际安全问题上占主体”的惯例,阎学通透露,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将占大多数,希望能够让中小国家的安全利益得到充分的表达,增加国际安全问题讨论的多元性。
“谈到安全问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每当国家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都会说缺乏互信,以此作为不进行安全合作的借口。”阎学通表示,实际上,互信不应该是合作的条件,而应该是合作的结果,“只有国家之间长期进行安全合作,才能形成互信。在没有互信基础的时候,每个国家应该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责任进行合作。”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本届和平论坛希望为和平的延续、为互信的确立、为责任的担当,搭建一个广阔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