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Ⅰ篇 总论
第1章 2006年中国经济外交简况 → 3
中国宏观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对外经济合作全面快速发展 → 3
中国政府积极行动,在双边和多变层次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 9
能源外交成果丰硕 → 12
应对贸易摩擦的中国经济外交 → 14
第2章 2006年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 → 16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概况 → 16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 22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26
第3章 “十一五”商务发展规划与2007年目标 → 30
中国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30
中国商务部指定“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36
第4章 2006年中国海关税收、涉外税收与收外汇平衡 → 44
海关税收 → 44
涉外税收 → 47
外汇储备 → 49
第5章 2006年中国财政金融外交 → 55
对外财政合作 → 55
对外经融合作 → 60
第6章 2006年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对外援助 → 65
对外工程承包 → 65
对外劳务合作 → 68
对外援助 → 68
第7章 2006年中国涉外投资 → 76
利用外资 → 76
海外投资 → 80
第Ⅱ篇 分论
第8章 2006年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经贸关系 → 89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经贸关系 → 89
内地与中国香港的经贸关系 → 98
内地与中国澳门的经贸关系 → 106
第9章 2006年双边经济贸易关系 → 116
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 → 116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 → 123
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 134
中国与西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 138
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贸关系 → 141
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 → 143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 147
中国与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 → 150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 152
中国与其他非欧盟成员的西欧国家的经贸关系 → 154
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157
中国与加拿大的经贸关系 → 163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关系 → 167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 174
中国与大洋洲国家的经贸关系 → 186
双边自由贸易区进展 → 191
第10章 2006年中国多遍经济外交 → 207
中国与WTO → 207
中国与八国集团 → 209
中国与联合国 → 2010
中国与世界银行 → 212
中国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 → 220
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 → 222
第Ⅲ篇 深度分析
第11章 中国对内与对外能源政策分析 → 227
能源进口国能源不安全的表现及其应对措施 → 227
中国对能源安全保障手段的的选择 → 230
结论 → 234
第12章 2006年中国与韩国的经贸关系分析 → 241
中韩建交前上边经贸关系发展的形式、进展和制约 → 242
中韩建交后两国交往的全面发展和经贸环境的改善 → 244
中韩经济贸易合作的问题 → 248
中韩经贸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 → 253
第13章 贸易莫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 262
引言 → 262
日本的产业转移与贸易摩擦 → 264
海外投资促进贸易争端的解决 → 266
日本战后主导产业的变化与日美贸易摩擦 → 268
贸易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 → 270
日本案例对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启示 → 271
第14章 日本对马来西亚经济合作政策的发展 → 274
日本对马来西亚经济援助的主要发展情况 → 274
日本-马来西亚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 277
日本对马来西亚经济合作政策的前景分析 → 281
第15章 国际金融服务毛衣多变法律体系研究 → 284
金融服务贸易 → 285
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 → 286
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开放 → 292
第16章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用研究 → 298
WTO争端解决机制 → 298
WTO 争端解决机制实践状况分析 → 299
WTO 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309
中国应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建议 → 315
第17章 工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分析 → 320
国际实行出口管制的原因与分类 → 320
高技术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 → 321
规模经济效应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 → 323
西方国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差异的简要分析 → 328
结束语 → 329
第18章 正确理解应对反补贴调查 →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