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际安全论坛热议中国外交转型

中国从“融入”走向“塑造”国际体系

来源:南方日报 2012-11-19 杨春 苏兆泰

核心提示

目标:从过去以经济利益为主向以战略目标为主转变

取向:已从过去反对什么和不干什么转向干什么

方式:从应对走向主动,将从融入国际体系走向塑造国际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同时也提出一系列中国外交新的理念、论断、观点。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的外交将继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昨日,在主题为“理解中国外交转型”的第八期清华国际安全论坛上,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表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取向、应对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从过去以经济利益为主向以战略目标为主在转变;政策取向已从过去反对什么和不干什么转向干什么;中国的外交从应对走向主动,将从融入国际体系走向塑造国际体系。中国外交将朝着更加主动、积极、强调共赢、权力与责任的方向转变。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鲁世巍发现十八大报告中新的提法有:提出国际形势“四化”,将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与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并列提出;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首次增加“共赢”两个字;提到网络安全、太空安全、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全球治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增强国际话语权、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建立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

鲁世巍认为,这些新提法体现中国外交之变,世界新兴大国的立体外交思路更加清晰。从国别区域看,在继续重视对主要大国、周边国家外交的同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的布局。从领域看,除原有意义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外交之外,更加重视海洋、海外、网络、太空等领域的利益保护。

“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面包括根本目标、旗帜、道路、开放战略、基本政策、主要原则和布局不变,但更加趋于务实,也更加积极主动。表现出积极担当、开拓进取。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争取主动’的转变,即由注重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到同时也强调依靠发展,发挥大国作用和影响的转变。”鲁世巍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告诉记者,外交更加主动,并不是要放弃韬光养晦,而是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有所作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