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材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10月20日,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13年清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材建设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甲所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三十多所院校的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莅临会场,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阎教授的讲话围绕“什么是教材”展开。他指出,写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材应该包含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写教材,要明确对象和目的;教材应与课程匹配;教材中要有相应的案例,帮助读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不同层次、类型的教材(本科/研究生,专业/非专业)应有所区别。

这次研讨会设四个议题:国际关系教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国际关系概论课教材的建设;国际关系方法论教材的建设;国际关系教材建设的方向与方法。与会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科书使用情况,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赵可金副教授介绍了国际关系学科的新动态;常务副系主任孙学峰副教授介绍了本系教材的出版情况,并且指出目前“概论型”的教材较多,而配套使用的教材太少。邢悦副教授则结合自己编写教材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写一本受同学们欢迎的教材。她认为,教科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

北京语言大学贾烈英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白云真副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孙学峰副教授、庞珣副教授和漆海霞博士则主要就国际关系方法论教材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方法论很重要,应继续加强相关教材建设。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李兴教授、北京大学宋伟副教授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檀有志副教授等人分析了国关教材出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编辑室主任耿协峰编审、徐少燕编辑和武岳编辑参加了研讨会。徐少燕编辑与大家分享了她关于教材出版的一些思考与总结,并介绍了北大社国关教材的出版概况。耿协峰主任则以“相信教科书的力量”为题,作了发言。他建议,教材出版应注重专业性、学术性和易接受性。

最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史志钦教授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老师们对教材出版是有共识的,教材应具有权威性、公正客观,为大家所广泛接受,教材应分层次、类型。现在学校和院系都很重视教材建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出版更多更好的教材。

会后,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召开教材建设研讨会很有必要,与大家的交流很有收获,希望以后能定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