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成功召开

2022年5月28日,第二十五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主题为“高政治议题的回归:新形势下的国际安全理论”。本次论坛采取了网络会议和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总共有超过400名师生成功报名参加了论坛。

16060

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邢悦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莉研究员主持。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曾向红教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毛维准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王明国教授、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孙德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进研究员、外交学院吴文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钟飞腾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戚凯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杰进教授在会上进行了发言。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学峰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周建仁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刘丰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漆海霞副教授对发言人的观点进行了点评,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作总结发言。


论坛发言人、点评嘉宾与参会师生就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在第一节发言中,曾向红教授从信息测试的视角切入俄乌冲突前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谈判过程,指出谈判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美俄之间持有一种竞争性的谈判心态,并分析了俄罗斯在谈判测试中获得的信息。毛维准教授利用社会规范模型,对大国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的规范压力、权力转移与国际冲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释,指出规范成本对战争决策具有非线性的影响。王明国教授从理性制度主义出发,探讨了俄乌冲突对国际制度变迁的可能影响,提出国际制度具有功能属性和分配属性,并分析了意识形态与国际制度间的逻辑关系。孙德刚研究员将联盟分为正式强联盟、正式弱联盟、非正式强联盟、非正式弱联盟四类,认为联盟类型的差异决定了政策选择的偏好,并对“中东盟友对美、俄支持程度不同”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在第二节发言中,徐进研究员阐释了战略节奏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决策者动态调整战略以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节律性活动,指出节奏适当与否取决于决策者对外界战略环境及自身国家能力的认知。吴文成教授基于信号理论,对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决心信号表达进行了分析,指出决心信号成本由制度约束成本及议题工具选择成本综合构成。钟飞腾研究员详细介绍了西方国家对俄能源制裁面临的挑战,同时分析了能源制裁及通胀压力对大国博弈产生的影响。戚凯副教授研究了西方国家近年来对俄能源制裁的有效性。朱杰进教授通过对美国对伊朗近20年经济制裁的研究,指出制裁国际制度的网络效应与制裁目标的有限性共同决定着经济制裁的有效性。

DA868

发言人发言结束后,点评嘉宾对论坛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线上参会的师生也向发言人提出了很多问题,发言人依次进行了回应,讨论氛围十分热烈。阎学通教授最后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认为对俄乌冲突这一时事热点进行思考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我国学界对相关理论的创新。


国际关系论坛由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论坛围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国际关系重要议题,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尤其是青年才俊展开深入研讨,论坛部分成果将发表于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国际政治科学》,论坛对开启和引导我国国际关系学的前沿议题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