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好!
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之下,第七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学共同体年会的议程已经确定。本届年会共有12个研讨会,分3个时间段来进行,每个时间段有4个研讨会同时进行,每场研讨会的时间为1小时45分钟。
本届年会的活动结束之后,主办方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研讨会的活动进行报道。我们将会推出关于各个研讨会的专题报道,请各位主持人在会议结束之后及时向秘书处邢悦老师(xingyue@tsinghua.edu.cn)提供该场次研讨会的新闻稿(最好在1月10日之前),新闻稿中请配一张参与研讨会的所有发言人的照片。
如果参加研讨会的老师需要一份正式的会议邀请函,请在会议当天注册后找会务组王淳老师,届时王淳老师就在注册现场。
因会议场地有限,本次年会的参会人员仅限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师和博士生,秘书处为所有报名参会的教师(包括博士后)和博士生办理入校报备手续,会议当天请大家刷身份证或者输入身份证号入校。
会务组为所有报名参会的老师提供工作午餐。此外,所有参会老师都将获得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主办的近期学术期刊和一本《国际关系通识》赠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做教材展示,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可申请1-2本教材(现场扫码登记,会后邮寄)。
参会老师如对此次年会的议程有任何意见或疑问,欢迎随时联系秘书处邢悦老师(xingyue@tsinghua.edu.cn)。
预祝第七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学共同体年会圆满成功!
第七届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学共同体年会
议 程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2024年1月6日 清华大学
9:00——9:30 注册
地点:清华大学李文正图书馆北侧下沉广场邺架轩
9:30——10:00 开幕式
主持人:邢 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学共同体秘书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开幕词:阎学通(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教学
10:00——10:15 合影
10:15——17:00 研讨会
第一场 10:15——12:00
一、《国际关系通识》新书发布及研讨会(邺架轩)
主持人:孙学峰(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sunxuefeng@tsinghua.edu.cn)
发言人:
张志洲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关系通识教育与中国人的国际观
宋 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从《国际关系通识》看国际关系学科的门槛和意义
徐少燕 (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科室主任):如何打造一本通识读物——《国际关系通识》编辑出版分享
点评人:
阎学通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二、国际关系/政治学方法论的课程设置与教学难点(明斋337)
主持人:庞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pangq3@mail.sysu.edu.cn)
发言人:
漆海霞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量化模型教学的难点与探索
毛维准 (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关系研究设计教学中的“界面思维”
祁玲玲(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国际关系/政治方法论课程教学:体系、框架与议题
董祚壮(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国际关系方法教学与课程设计
庞 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关系/政治方法论(定量)课程的案例设计和实践教学
三、国际关系与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明斋315)
主持人:包广将(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gjbao@xmu.edu.cn)
发言人:
李 峰(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浅谈东南亚国际关系史教学的跨学科视野与人才培养
苏世天(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区域国别教学中融入田野与访谈能力培养的思考
娄缃旖(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小地方与大社会观:多元共同体间的经验研究与人才培养
许 娟(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关于南亚区域国别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王亚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浅谈全球治理课程在区域国别学教学中的定位
姚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区域国别学视阈下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教学省思
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明斋221)
主持人:沈铎(河南省国际组织人才建设项目负责人,mr.shenduo@outlook.com)
发言人:
韩 笑(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讲师):浅析实践类活动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以“模拟联合国”为例
李路根(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路径与机制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
孟子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候选人):模拟联合国活动如何塑造青年人的国际组织胜任力——从河南模联大会谈起
吴 琼(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人才
讨论人:
朱贵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12:00——13:00 工作午餐(邺架轩)
第二场:13:00——14:45
五、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教学研讨(邺架轩)
主持人:漆海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qihaixia@tsinghua.edu.cn)
发言人
宋 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关系理论教学: 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
漆海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国际关系量化模型教学
祁昊天(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如何帮助文科专业学习与实践博弈建模
曹德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谈判模拟与外交档案查阅
许 可(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安全概论双语教学经验谈
徐瑞珂(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英语学科《国际关系导论》课程教学反思
六、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明斋315)
主持人:卢凌宇(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pooc@ynu.edu.cn)
发言人:
卢凌宇(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抛砖引玉:国际关系理论教学的引导路径
张清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关于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学的一点体会
王存刚(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从历史到前沿:关于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考
贾烈英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关系理论教学中的元理论教学
刘宏松(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际关系教学中理论与实证的相互引导
朱杰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运用之妙:国际制度理论教学的思考
七、国际关系教学:教材选择、课程教学及工具运用(明斋337)
主持人:张志文(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gmszzw@mail.sysu.edu.cn)
发言人:
杨黎泽(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国际关系教学中的教材选择与课程设计
宋亦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国际关系教学中的学理阐释与案例选择
徐桑奕(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国际关系史教学中的内政与外交
王泽相(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区域国别教学中的影视化
八、通识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斋221)
主持人:张旗(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zhangqi-upc@163.com)
发言人:
葛传宇(台湾艺术大学通识中心主任、副教授):行動學習——國際志工與國際關係之交互印證
张云雷(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政治系讲师):文学经典如何言说政治哲学——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例
张 旗(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政治系讲师):文学经典如何言说政治学原理——以《红楼梦》为例
李明泽(外交学院国关所讲师):外交文件的言外之意
第三场:15:15——17:00
九、政治学定量研究方法教学的路径与方法(邺架轩)
主持人:陈冲(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chongchen@tsinghua.edu.cn)
发言人
胡 悦(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挑战与经验
何晴倩(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政治学定量研究方法教学中的作用与局限
刘力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新形势下研究方法教学的机遇与侧重点
桂晓书(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博士后):美国政治学博士生的定量方法训练
李 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政治科学定量研究方法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陈 冲(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社会科学的空间分析》教材建设
十、国际关系通识课的教学研讨(明斋315)
主持人:方圆圆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fyyhbwh@163.com)
发言人:
李隽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用回忆教学
刘博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面向“00后”的本科通识类课程教学策略
吴 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兵棋推演与国际战略、区域国别教学
宋亦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国际关系教学中的互动与可视化
李 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事实匮乏下的国际关系讨论:国关史、举例子、下定义
徐 舟(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助教):如何组织国际关系小班讨论课
黄 贝(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助教):ChatGPT在国际关系通识课中的应用
十一、关于拓宽国际关系专业课学生参与的实践和多路径探讨(明斋337)
主持人:唐慧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huiyun1213@hotmail.com)
发言人:
郦 莉(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 副教授):《南南与三方合作》的参与式教学法探索——从G20走向G21的模拟与复盘”
封 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如何上好国际关系研究生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以上研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为例)
吴泽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关于提高学生《国际安全》课程兴趣的几点感想
徐 成(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国际关系史》专业课师生互动设计与构想
唐慧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外交》课堂讨论的实践和路径探索
十二、非英语国家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中小语种学习的重要性(明斋221)
主持人:孙冠华(泰山学院讲师,aber_sunguanhua@icloud.com)
发言人:
孙冠华( 泰山学院讲师):韩国区域国别研究中韩语学习的重要性
张军平 (泰山学院讲师):日本国际政治研究中日语学习的几点意见
王 烁 ( 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芬兰语专业负责人、副教授):小语种学习对中芬文明交流互鉴的影响
任怡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学生反馈:国关学习中面临的语言困难及学习期待
张子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博士生):英语和阿语学习对我研究建构主义视角下中东国际关系的影响
甘振军(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区域国别研究 (非洲方向)中当地语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