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金

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兴起”,《东北亚论坛》 2013年8月16日

非传统外交:外交社会化及其后果”,《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年4月15日

关于中国公共外交学科建设的思考”,《清华大学学报》 2013年5月15日

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社会科学》 2013年6月15日

后危机时期的中美关系:话语权的视角”,《美国研究》 2013年3月15日

协商性外交:全球治理的新外交功能研究”,《国外理论动态》 2013年8月4日

城市外交:全球都市与外交角色”,《外交评论》 2013年12月3日

女性角色与国家使命‘第一夫人’的外交角色研究”,《国际观察》 2013年12月1日

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走向”,《前线》 2013年6月15日

打造战略隆起带 夯实中国影响力”,《当代世界》 2013年12月10日

理论驱动与大国崛起——美国的经验”,《国际展望》 2013年12月1日

“美国新茶党运动及其政治动因”,《美国问题研究报告》 2013年6月1日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LeadershipDiplomatist2013年5月12日

China’s Internal Debates on Strategic Choic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Korea Observer, Vol. 43, No.2 July 10, 2012, pp.303-332

“探索新外交哲学”:中国地位与世界角色,《国际政治研究》2012年第6期

“立体外交: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供给”,《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6期;

“非传统外交:当代外交理论的新维度”,《国际观察》,2012年第5期,第7-14页。

“建设性领导与中国外交转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5期

“中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3期;

“中国崛起与周边战略依托”,《当代世界》2012年第10期;

“中国崛起方略中的公共外交”,《当代世界》2012年第5期

“中国外交面临挑战需要变革”,《理论动态》2012年11月20日

“美国战略调整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关于议会外交的理论思考”,《人大研究》 2012年第5-6期,第41-43.41-42页。

“全球外交转型中的中国公共外交”,《阳光》(香港)2012年总第131期,第23-27页。

“中国人形象的历史方位与战略转型”,《中国人的国际新形象》,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63页。

“保护和开发公共外交的学科资源”,《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报告》(2011/2012),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美国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1期

“奥巴马新政府的东亚战略及其对朝核问题的影响”,《和平与发展》2009年第3期

西方关于中国发展道路的偏见”,《红旗文稿》2009年第5期

和平发展道路:模式的突破”,《学习时报》2009年11月9日第2版

政治营销学:跨学科的成长”,《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23日

美国政治学: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10日

美国现实主义政治学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17日

中国面临国际定位的重新选择”,《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3日

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没有改变”,《中国国防报》2009年3月10日

多伙伴世界与美国战略新思维”,《中国国防报》2009年8月11日

奥巴马获奖,全球缘何烦恼”,《世界知识》2009年第21期

中国应着手调整对美战略”,《东方早报》2009年10月19日

不可忽视美国对华的软战略”,《东方早报》2009年11月11日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对华软战略”,《东方早报》2009年11月12日

新门户开放政策?”,《东方早报》2009年11月17日

“大国政治史之创举”,《东方早报》2009年11月18日

别奢望美国成为亚洲国家”,《东方早报》2009年11月27日

哥本哈根大会的四种前景”,《东方早报》2009年1月4日

“把握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期”,《环球时报》,2009年12月9日

美国崛起经验值得借鉴”,《环球时报》2009年11月17日

“把握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创新时代”,《环球时报》2009年11月3日

“中国需重视对外战略调整”,《环球时报》2009年10月9日

“警惕美国民主捐赠基金会渗透”,《环球时报》2009年10月9日

“警惕金融危机第二波”,《环球时报》2009年3月11日

中国遭遇贸易围攻背后”,《环球》2009年第22期

“美国游说集团为何管不住”,《环球》2009年第5期